隨着澳門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高,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也愈來愈多,高血壓的死亡率現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病,成為本澳第三殺手。高血壓 標準
澳門現時的醫療指引指出: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視為高血壓。根據這個指引,2012年本澳的高血壓流行率為34%,遠高於中國大陸19%的平均水平。然而,最近一項臨床醫學研究建議對高血壓標準作出重大改變,將有可能對全球(包括澳門在內)的高血壓預防治療有巨大影響。保險
今年9月11日,美國國立衛生院發表了一份歷時六年的高血壓相關研究(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 (SPRINT),收縮壓干預試驗)。研究人員於2009年招募了9,300多名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一半參與者採用標準降血壓的治療目標,把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另一半參與者採用強化降壓治療,把收縮壓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研究人員跟蹤記錄了這些患者在六年中的健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與採用標準降壓治療(140毫米汞柱)的患者相比,採用強化降壓治療(120毫米汞柱)的患者出現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及中風等心血管問題的幾率降低約30%,死亡幾率降低約1/4。由於這項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展示了血壓控制對健康如此重要的影響,所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決定提前一年終止臨床測試,轉而直接向公眾公佈降低高血壓控制目標(120毫米汞柱)對健康的影響。這個提前終止的舉措在臨床實驗中是十分罕見的,凸顯了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這項研究無疑顛覆了人們一直以來對高血壓標準的認識。但如何運用新標準進行治療和應對可能的副作用,我們向相關學者詢問了上述的疑慮。美國國立衛生院分子醫學中心主任Toren Finkel博士回應說:“該項研究之所以能提前結束,是因為降低血壓的益處顯著高於潛在的弊端(例如藥物副作用)。一旦這項研究結果正式發表,人們將有機會考量具體的資料,並會對臨床治療的具體方案進行調整。”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講師、臨床藥劑師劉蔚蔚博士表示:“由於試驗結果足夠明晰,使該項研究提前多於一年的時間結束,結論值得信賴。但對於臨床試驗,還需要分析試驗對象的特徵,因為這項因素直接決定了此項臨床研究結果適用的人群類型。”劉博士還強調:“沒有統一的標準能夠應用於所有病人,醫生必須針對臨床實際情況給出指導性建議。為降低高血壓,病人具體須服用哪些藥物及應達到的目標血壓,醫生須基於個體情況為病人分析利弊關係。”劉博士建議密切關注即將發佈的具體試驗結果。
這項研究所展示的高血壓控制目標(收縮壓120毫米汞柱)可能對本澳的健康保健也有重大意義。有研究表明,本澳男性的平均收縮壓大於120毫米汞柱,而年過40歲的女性的平均收縮壓亦大於120毫米汞柱。 Toren Finkel博士指出:“由於目前具體試驗數據及試驗對象的詳細資訊尚未發表,所以暫時不能確定亞洲或澳門地區民眾是否應使用相同目標,但是個人認為研究結果應該可以被應用於非美國人群,當然還需要其他地區更多臨床實驗的最終確認。”為降低本澳高血壓未來的病發率及提高澳門居民對高血壓的預防意識,這項研究的結果值得我們關注。
我們認為,如果基於這項研究而制定新的血壓控制指標,將能夠減少高血壓對血管所造成的傷害,在心血管系統還未受到永久性傷害的時候去進行治療,相信效果會更好。高血壓 標準
有醫生表示,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但往往因為症狀不是很明顯,再加上有些市民對於降血壓藥物不了解,所以對高血壓的控制仍是不夠理想。但只要市民定期做好身體檢查,當血壓超標的時候,及時向醫生進行諮詢,然後作出相應的措施來控制,便可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從而有效避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

此外,當病人被診斷為輕度高血壓時,便應改善其生活形態、飲食習慣、多做運動,便可控制血壓,並應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服用適量的藥物,更可以得到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死亡率等好處。
這份研究報告為高血壓治療提供了新的重要臨床科研資料,將有很大可能影響到各個國家對高血壓治療的規範。但我們應該指出,研究的參與者都為50歲或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而且實驗也排除了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加上目前具體試驗數據及試驗對象的詳細資訊尚未發表,因此暫時還不急於投入應用。我們認為必須進行更多的試驗,才可論證這個標準在亞洲地區的實用性。雖然這項研究進入新的指引還需要一定時間,但無疑將在近期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的關注。保險
澳門大學健康科學院2013級學生集體編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血壓 標準 保險
    全站熱搜

    lid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