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飲料罐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2016年飲料店營業額高達491億,再創新高!裝飲料的飲料罐容器也引起關注。研究指出,塑膠杯裝冷飲可能也會釋出塑化劑,或是有釋出雙酚A風險,塑膠專家則指出,塑化劑多半使用在PVC,少使用在一般飲料杯,至於這些材質是否會溶出化學物質,消費者至少能注意飲料溫度過高、風險可能較高,另外飲料罐封膜口是否有變質焦黑、污染等。此外,自備的塑膠容器也要注意食物的溫度、容器的狀態,若酸性飲料遇上刮痕,再加上高溫,會提高化學物質釋出風險。

把香濃的鐵觀音茶和小農鮮乳混合在一起,打出奶泡,再倒進特別設計的玻璃瓶裡,在社群媒體上,熱門的打卡飲料就完成了!

業者陳小姐:「我們當初設計奶茶的瓶子的時候,是希望器官為主,把器官放在一個玻璃罐裡的感覺,所以就選擇了玻璃瓶,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玻璃的,比起透明的塑膠的話,會讓人比較安心!」

考量設計感,選用玻璃瓶,也正對了消費者的味,買瓶子送奶茶,之後再帶瓶子回來買還能折價,幾款玻璃瓶成了店裡的熱銷商品!

業者陳小姐:「有些客人,他們可能從網路上看到我們的東西,他們就會特別問,請問是塑膠還是玻璃,如果是玻璃的話,會更增加他們買的意願!」

食安風波讓人更注意食品容器安全,董氏基金會曾引用哈佛公衛學院研究,77位受試者,各使用不鏽鋼杯與塑膠杯一週,發現即使是裝冷飲,用塑膠杯,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比不鏽鋼杯高出69%!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即使喝冷飲,他在尿液中仍然殘留比較多的雙酚A,也就是所謂的環境荷爾蒙,類似雌激素,影響我們的生殖系統,還包括我們的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等等。」

而國內也有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研究,找來30名性早熟的女童,發現她們體內塑化劑濃度是一般人1.2-2.4倍,在停喝塑膠杯飲料罐,避免接觸塑化劑一週後,就降低1/2~1/3。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避免、少用這種塑膠材質,包括我們的塑膠袋,還有微波爐上面用的保鮮膜,可以的話,就是避免塑膠材質,還有飯前一定要洗手!」

其實使用塑膠容器裝食物,第一要注意的就是材質,最簡單的辨別方式,是塑膠回收材質辨識碼,三角形裡頭分成一到七號,最常用在飲料罐的包括一號PET,二號、四號的高低密度PE,還有五號的PP,六號的PS,每種材質適用的溫度都不同。

塑膠中心驗證技術部副理徐惠民:「你用的到底是哪一個材質,你要先確定,譬如說PP,還是PE,還是PET,如果你要使用在熱飲,當然我會建議PP是最適合,那如果你要使用的是冷飲,PE、PET兩者都沒有差別,因為它們的耐熱溫度基本上是70、80度以上,可是又到不了100度以上,所以要裝熱飲的話,它會變得有點難。」

醫師提醒,除了材質的耐熱溫度,微酸性的飲料罐容器狀態,也會使用增加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萬一你的運動水壺是傷痕累累,刮到,又用比較高溫,又比較酸性的飲料的話,運動水壺有些是PC材質,聚碳酸酯,它可能會產生雙酚A。」

塑膠中心專家指出,塑化劑是數百種物質的代名詞,確認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已被禁用,而最多使用在三號塑膠PVC當中,保鮮膜多半是這一類。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偶爾我們有看到有一些學者的研究,告訴我們說,就算是冷飲的話,如果遇到酸性飲料的話,搞不好有些化學物質也會釋放出,這有可能,如果有刮傷,就算冷可能也會釋出,不過我想最重要還是高溫!」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2017年,台灣將喝掉超過十億杯飲料,其中多半有使用塑膠飲料罐材質,龐大的市場,除了要靠業者依照自家飲料的溫度、酸度,選擇適用的容器,消費者也不妨選擇自備容器,才能喝得更安心!

來源:tvbs新聞網

文章標籤

lid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趁著旱季,和大埔鄉公所及社區人士,前往曾文水庫庫底撿垃扱,發現竟是寶特瓶等塑膠飲料罐類用品占最多。

大埔、茄冬和平社區協會等80多人參與這項行動,這次淨庫區域只是一小部分,地點在大埔情人公園及湖濱公園水庫碼頭邊為主,投入2個小時,撿了10多公斤垃圾。

民眾好奇庫底有哪些垃圾,結果大多是寶特瓶、飲料罐和塑膠袋等,還有破的塑膠水桶、便當盒,可能是遊客、釣客丟棄,或從上游漂下來,隨著水位下降而曝光。

縣議員詹黃素蓮趕往參與,她說,曾文水庫和大埔鄉風光迷人,需要共同守護。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說,曾文水庫因路程遠,遊客較少,仍是西拉雅重要景點,新增的露營區假日頗熱門,釣客也多,已加強宣導水源保護。

來源:聯合新聞網

文章標籤

lid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