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生意在不景氣的寒冬一波波襲來、內需消費疲弱下,卻逆勢成長兩位數?而且企業加碼投資的手筆絲毫不手軟。

「汽車租賃業」絕對是不景氣下的受惠者。

去年,台灣汽車銷售量三十六萬五千多輛,較前年同期衰退近4%,但是掛著租賃車牌的數量,卻逆向成長了6%,使租賃車占新車銷售的比率達到11%,也就是去年的新車銷售中,有四萬輛是租賃業者採購來租給企業及個人。

台灣汽車租賃龍頭認為,和美國的25%、日本18%比較起來,台灣只有11%,顯示台灣租車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既然看好,和運當然也是擴張車隊最積極的業者。去年和運採購近一萬輛車,扣掉淘汰車輛,車隊規模將達兩萬五千輛,成長14%,市占率持續擴大。其中,看準愈不景氣下,企業緊縮支出,將率先刪減購車預算,因此和運新增的車輛中,九成以上是提供給企業租車長租使用。

企業長租是大型汽車租賃業最穩定也最主要的業務。因為多年來不斷溝通「租車比購車划算」的概念,讓愈來愈多企業漸漸放棄自己養車的打算,善用租車來降低不屬於核心業務的資產積壓。

先從購車成本計算,汽車租賃公司一年採購數千輛,車輛採購及保險費的議價空間,一定比一般企業來得高。更何況,不論和運或格上,背後都有自家集團──和泰及裕隆的製造、銷售體系支持,採購成本自然更低。當然,因為有體系配合,汽車的維修成本也能降低。這些相對低的成本,都會回饋到客戶身上。甚至,連定期的維修、保養等,和運都打出可以派專人來取車送車,幫企業省下很多麻煩。

企業長租市場大 節稅免養車,老闆青睞

而以租代購最大的誘因,則是台灣稅法某種程度也在獎勵企業租車。「公司老闆聽到租車可以節稅,眼睛就亮起來了,」

依《營所稅法》規定,企業購買的車輛,每輛報在帳上的成本不能超過250萬元,超過的金額,也不能提列折舊,也就是說,車價高於250萬元的部分無法抵稅,連折舊費用也不能列入。但對於企業負責人通常都以車價超過250萬元的雙B等高級車代步,不能列為費用的部分,就會讓企業帳上虛增獲利,當然就要多繳營所稅。

但若是租車,租金費用不但沒有上限規定,可全數抵扣營所稅,且租金內含5%營業稅,也可以抵扣稅額,對公司節稅操作上較有利。

雖然節省的空間還得視租車方案而定,包括涵蓋的服務項目,但田天明概估,每輛車企業可節省的空間大約為5到10%。「以前租車,人家會認為你是買不起車;現在用租的,表示你會理財。」

資料來源:財訊雜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企業租車
    全站熱搜

    lid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