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將至,過去除了美味月餅,晚上還可欣賞懸掛在天空的皎潔明月。

農業社會過中秋節,當家家戶戶廚房炊煙漸漸停歇,禾埕邊的桂花樹賣力為人們薰染濃濃的節日氣息。

長輩們將桌子搬來禾埕中央,擺放著月餅、糖果和柚子等,等祭拜完畢,祖父一聲令下,我們開心地各自拿起月餅,開始大快朵頤地吃月餅。邊吃邊聽祖父述說著年復一年亙古不變的嫦娥、小白兔,吳剛和桂花樹的故事。在愛做夢的年紀裡,憑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望著月亮在雲層的推移下,興致昂揚地編導著月宮中的動畫片,月宮中的主角們中秋節當晚,想必分外忙碌與愜意。

如今身處都市叢林的我們,孩子期待的不再是只有月餅,而是不用上學,睡到自然醒,晚上在熊熊的烤爐邊,吃著眾多美食。

中秋節北部民眾因鋒面到可能看不到月亮(或許也忘了月亮的存在),月亮被高樓大廈遮擋,令原本皎潔的月光被PM2.5圍攻,在孤獨無援中黯然失色;桂花樹的天然香早不敵烤肉「香」。

如今,為何天災頻傳,我們或可在中秋節當天慢慢省思!

 

來源: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lid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